经过近一年紧张有序的准备,2020年7月21日-23日第六届中国多巴高原训练与健康国际研讨会暨第二届高原科学与可持续发展分论坛在多巴国家体育训练基地圆满结束,研讨会首次使用线上+线下模式,代表投稿踊跃,专家讲座成果前沿,线上线下交流活跃,会议举办形式和内容丰富,取得丰硕成果。
第六届中国多巴高原训练与健康国际研讨会为青海省人民政府-北京师范大学高原科学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举办的第二届高原科学与可持续发展论坛的八个分论坛之一,也是疫情结束后省体育局积极促进复工复产的一次大型国际会议,为了避免大规模人员流动,研讨会组委会确定会议以线上+线下模式完成,为确保会议高效高品质完成,研讨会由专人负责,高原科学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召开5次院务会部署筹备工作,主要承办单位体科所组织4次研讨会会议就具体会议筹备、参会形式、会议流程、专家邀请、材料准备、安全保卫、疫情防控等工作进行安排与协调,另外,省体科所与中国体育科学学会就办会模式及工作实施细节进行了多次沟通协商,体育学会也给予办会细节指导和建议,并及时开通网络投稿渠道,为参会代表投稿提供便利,同时聘请了专业在线会务服务公司现场进行在线会议保障,对国外专家的报告进行了实时中英文翻译直播服务。
本届会议虽属我所首次采用在线会议形式举办,但在线参会人数多,在线时间长,代表在线活跃度高,同时征文期间共收集投稿论文摘要127篇,创首届论坛举办以来投稿数量第二高。
研讨会除邀请的3位国外专家和10位国内专家进行大会专题报告,还设有高原训练、高原健康促进及高原赛事三个分会场,有40余位投稿代表进行在线口头交流,先后线上线下共有300余人参会。学术交流水平高,均为当今有关高原运动与健康的最新前沿成果,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吴天一院士提出科学的间歇性低氧有利于人体调节血糖和减肥的观点,国家体育总局科研所所长冯连世研究员认为机体对高原低氧环境具有的记忆效应有助于高原适应,青海省体育科学研究所所长马福海研究员对高原训练不会造成运动员兴奋剂检测假阳性的研究结论等都为参会人员提供了全新的体育科研思路和启发。
此外,为增强研讨会的宣传效果,做好高原训练与健康的学术成果分享,会议邀请国内和省级主流宣传媒体和新闻机构对本次论坛进行了宣传报道,其中新华社、中国科协、国家体育总局、中国体育科学学会、青海日报、青海在线、搜狐网、青海新闻网、高原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省体育局、青海师范大学及青海省体科所网站和媒体及公众号共发布相关新闻报道等近20篇。新华社对吴天一院士、冯连世研究员和马福海研究员的观点进行了专门宣传报道,不仅加强体育科研人员间的交流与沟通,提升高原训练相关领域的科研和应用水平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而且以通俗易懂的方式传播给普通大众,对普及和宣传高原运动与健康知识,促进高原运动与健康成果推广应用,提高全民健身水平和素养具有积极意义。
贺颖英
2020年7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