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青海省体育局、青海师范大学联合主办,青海省体育科学学会承办的“一带一路”高原训练与健康高峰论坛暨高原科学与可持续发展分论坛于2019年6月30日至7月3日在青海多巴国家高原体育训练基地顺利召开。国家体育总局、中国体育科学学会、共青团委青海省委员会、青海省科学技术厅、青海省科学技术协会、高原科学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等单位和部门的领导、世界各国和全国各地的专家和学者,以及奥运和世界冠军和全国科研院所及体育院校等共300余人参加。此次论坛举办的目的在于庆祝建国70周年和青海解放70周年,推进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深入实施“五四战略”、加强“一优两高”和体育强省建设,发挥青海高原的优势资源,搭建学术交流平台,总结和展示新中国成立70周年以来国内外高原环境、高原医学、高原健康、高原训练等领域的实践和研究成果,推动国际间的合作与创新,整合、共享高原训练相关领域的资源,推动国际高原训练与健康等领域的发展,助力2020年东京奥运会以及2022年北京冬季奥运会。
论坛举办采用“1+2”模式,即1场高峰论坛,2场分论坛,期间将签署多巴宣言,为推动中国健康战略建设、助力东京奥运会、北京冬奥会献言献策,全面系统分析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高原训练与健康发展方面取得的成绩和经验教训,深入推进高原医学与健康研究,借助高峰论坛平台,深化与创新在高原习服、高原适应、脱适应以及高原心脏病、高原脑水肿、高原肺水肿等方面的研究成效,有力保障在高原生活、工作、旅游的人民群众生命安全与生活质量,不断推动高原环境理论的深入研究,更加重视新技术环境下的攻关与突破。
本次论坛以“合作、共享、创新、发展”为主题,邀请瑞士、德国、澳大利亚、美国、法国、日本,中国台湾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知名专家以及国内的权威学者围绕世界各国高原训练、高原医学、冰雪运动项目的回顾与未来发展最新趋势等内容进行研讨与交流,国内外专家分别就高原训练方法和应用、高原与健康、运动和高山旅游、青海高原医学最新发展及前景、高原病发病机制与防治措施、高原冰雪体育资源开发与产业链培育等内容做了专题报告。通过系统总结并展示我国高原训练与高原健康等领域的实践和研究成果,整合、共享相关领域的资源优势,加强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高原训练与健康研究等方面的理论发展与实践运用,在人才和信息数据交流、新技术新方法介绍、课题研究等方面进行合作,发挥整体优势对高原训练与健康的难点问题进行集中攻关,力求取得新突破。青海是“三江之源”、“世界屋脊”。完整的高原生态系统,为我们提供了最理想的高原天然实验室。近年来,世界高原训练实践经验与理论不断成熟,高原训练的科学化水平逐步提高,高原训练的成果不断涌现。高原训练的实践经验和基础理论研究在国际上迅速发展涌现出一大批新的研究成果,并出现了一些新的训练手段及模拟训练方法:高住低练训练法、间歇性低氧训练、低压仓训练、呼吸低氧混合气体、模拟高原训练场馆、可调氧分压式睡仓等。高原训练的目的也由过去的单纯地提高有氧代谢能力,拓展到了提高运动员整体体能、适应能力与健康状态等。参与高原训练的项目由原来的一些周期性、
耐力性运动项目发展到几乎包括了所有的奥运会项目。青海多巴国家高原体育训练基地作为中国乃至亚洲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综合性高原体育训练基地,愈来愈受到国内外体育界的关注和重视,被誉为“铸造金牌的工厂”、“培养冠军的摇篮”。
本次论坛还专门邀请了奥运和世界冠军嘉宾参加并与青海的大学生和青年代表们进行互动交流,原中国女子田径队队员王军霞,是我国最早一批在多巴基地进行高原训练后获得奥运会冠军的运动员,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女子 5000米金牌、10000米银牌,成为中国第一位获得长跑金牌的运动员,被誉为“东方神鹿”,2012 年入选国际田联名人堂,是中国乃至亚洲首位入选的田径运动员。原中国游泳队运动员张琳,2005 年获得十运会男子400 米自由泳冠军,2008 年北京奥运会男子 400米自由泳银牌得主,实现了中国男子游泳历史性突破。2009 年在罗马世锦赛男子 800 米自由泳中问鼎,成为中国游泳历史上第一个男子项目世界冠军。
青海高原训练和医学青海高原训练和医学研究,尤其是在高原缺氧性遗传适应机制、高原危重疾病的诊治和临床诊断、基础研究等方面,走到了世界的前列,制定了慢性高山病量化诊断标准并被接纳为ISMM国际标准、国际慢性高原病诊断标准—“青海标准”。青海体育推动高原训练成果的推广,促进高原健康事业发展,在促进“一带一路”建设,对外讲好青海体育故事,提升青海体育吸引力、影响力等方面更是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青海省体育科学学会
2019.6.27